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于2011年正式成立的"广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简称:广州国家IC基地),是全国仅有的10个国家级IC基地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深圳以外唯一的IC基地。
广州国家IC基地坐落在广州大学城南部广东工业大学,紧邻地铁4号线、华南快速干线、南沙港快速路等地铁和高速路,可快速到达广州火车站、火车东站、火车南站、白云机场,方便到达深圳东莞香港等地。基地第一阶段已拥有两万余平方米办公场地,同时拥有多功能会议厅、培训室、大型展厅等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良办公环境,并同步筹建三万余平方米的新办公楼,继续为基地后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场地。目前基地已引进多家IC企业入驻,并引进了一批院士和海归博士。基地第二阶段拟选址在番禺区大学城二期,首期用地500亩,并逐步增加到1500亩以上,建立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服务基地。
广州IC基地由政府、高校、企业共建,并投资成立广州星海集成电路基地有限公司,负责基地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基地秉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通过"模式创新、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创造后发优势,推动集成电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广州IC基地将建设成为一个国家级、高水平、开放式的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基地汇聚微电子、计算机、机电、信息通讯、自动化等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相关专业的大量专家学者及众多电子信息领域的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高技术公司。通过整合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公共技术服务资源,采用应用带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瞄准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优势行业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支持服务和人才培养,建设覆盖珠三角电子信息重点区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配套体系,提高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广州及珠三角提升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广州IC基地所在地--广州大学城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大学城,也是广州南拓战略"一核两翼"的轴心。周边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史迹文化;以余荫山房、宝墨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文化;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标志的现代城市文化。大学城四面珠江环绕,岛上建有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印象园、大学城中心湖、体育中心等设施与景点,汇聚了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10所著名高校的近20万师生及研究机构人员,是集教育、培训、科研、应用于一体的生态型科技创新城区。
广州IC基地的建设得到国家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委及省市区领导先后莅临基地视察指导工作。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也纷纷前来广州IC基地考察参观;港台、欧美等地区的科技及企业代表团也相继到访,进行技术交流及洽谈合作事宜。
广州IC基地为企业、高校提供EDA技术服务、IC设计服务、MPW及流片服务、IP及SoC服务、测试分析服务、投融资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全方位服务。基地建成以来,与国家相关部门及业界重点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大唐电信科技集团等。
广州IC基地已获得广州市政府授予"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创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广州市软件及集成电路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承办"2012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第七届'中国芯'颁奖典礼"等大型活动,得到业界领导及专家一致好评。
广州IC基地由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番禺区政府投资公司(广州市番禺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州高清视信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按照各自提供的土地、场地、资金、智力资源、以及在基地申请和今后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确定股权比例,实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运营。
基地建设规划共分为三期,分别为:
建设期(2012.4 - 2015.3):基地建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基地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年总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成长期(2015.4 - 2017.3):基地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基地企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年总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推动5家以上的企业上市。
发展期(2017.4 - 2022.3):基地建筑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基地企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年总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推动10家以上的企业上市。